来源:BV1PJ411k7XA 【陈巍学基因】视频35:EGFR基因靶向治疗
- EGFR基因的突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多种靶向治疗的有效性
- EGFR基因的突变,也是相关的肿瘤靶向治疗中,最主要的生物标志物
EGFR基因简介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 别名:ErbB1/HER-1
- EGFR是ErbB基因家族的成员
- EGFR/ErbB1/HER-1
- ErbB2/HER-2
- ErbB3
- ErbB4
- EGFR基因在调控细胞生长和肿瘤发生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EGFR蛋白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 EGFR基因定位:7号染色体短臂
- EGFR蛋白质分子量170KDa,有20%是糖链
- EGFR蛋白是一个跨膜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细胞膜外的部分负责与各种配体相结合,细胞膜内的部分负责信号转导,在激活的条件下,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 EGFR先以单体形式存在,而且单体的EGFR是没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许多配体能与EGFR单体结合
-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 转化生长因子ɑ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ɑ, TGF-ɑ
- amphiregulin
- betacellulin
- epigen
- epiregulin
- heparin-binding EGF-like growth factor,HB-EGF
- neuregulin 2b
- EGFR与配体结合后,两个带有配体的EGFR就会相互结合,形成有激酶活性的二聚体
- EGFR二聚体的激酶活性发挥作用,先把自身磷酸化,自身磷酸化后的EGFR二聚体,酪氨酸激酶活性会进一步加强
- 接下来就会开始磷酸化下游信号通路的蛋白,并就此激活下游信号通路的RAS,MAPK,Src,STAT3/5,PLCg,PKC和PI3K这一系列的信号通路
- 通过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EGFR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 在没有配体的情况下,细胞膜表面的EGFR单体会被持续地内吞到细胞内
- EGFR在细胞表面的半衰期是30min;EGFR蛋白的半衰期是20小时
- 被内吞到细胞里面的EGFR,一部分被降解,另外一部分会被再次带回到细胞膜表面
EGFR基因在肿瘤中的变异
- EGFR在肿瘤中的变异,可分为数量变异和结构变异两种
- 数量变异:在许多种肿瘤中,都能发现EGFR的异常高表达
- 通常情况下,一个细胞上会有4✖️10^4到1✖️10^5个EGFR分子
- 在肿瘤细胞中,可以观察到高达每个细胞2✖️10^6个EGFR分子
- 当细胞膜上有高浓度的EGFR单体分子时,两个EGFR分子就更可能在没有配体的情况下,自行聚合成一个二聚体;这个二聚体可以自我激活,并且进一步激活下游的细胞信号通路
- EGFR基因异常高表达的可能原因
- EGFR基因发生异常的拷贝数增加
- 调控EGFR的某些调控因子发生了变异,而导致EGFR的表达量的增加
- EGFR的结构变异
- 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位点,主要位于第18号外显子,到第24号外显子之间,EGFR的激活突变和耐药图片也都集中在这个区域
- 其中,第19号外显子的缺失变异(19del)和(位于21号外显子的)Leu858Arg突变(L858R),都会导致EGFR不需要与配体结合,就能直接拥有持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
- 一个比喻:银行金库的看守人员
- 正常情况下,要有银行的行长带着钥匙(配体)来,才能打开金库门(酪氨酸激酶活性)
- 在肿瘤中,看守人员自己偷偷配了金库的钥匙(激活突变),所以才能在银行行长不在的时候,也能直接打开金库的门,这样金库(细胞生长)就失控了
- 据统计,黄种人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有30-405的病例会出现EGFR基因的突变;白种人NSCLC中,这个比例是10-20%
- 在EGFR变异中,45%是19del,40%是21L858R,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两种药物会对有19del或L858R的NSCLC有较好的疗效
- 在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药物治疗4-6个月的时候,肿瘤往往会发生耐药突变,其中最常见的是T790M突变,即第790号氨基酸残基从苏氨酸变成了甲硫氨酸
- 肿瘤有了T790M突变后,就会对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类药物(一代TKI)产生耐药
- 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位点,主要位于第18号外显子,到第24号外显子之间,EGFR的激活突变和耐药图片也都集中在这个区域
针对EGFR进行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和相应的研发策略
- 目前,靶向EGFR的药物,有抗体类药物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小分子药)这两类药物
- 抗体药物:抗体特异性地识别EGFR的配体结合域,来与配体竞争,从而阻断配体对EGFR的激活作用
- 西妥昔单抗Cetuxiumab,商品名:爱必妥Erbitux
- 是第一个得到批准的抗EGFR-单克隆抗体药物,比EGFR的天然配体EGF和TGF-ɑ有更强的,与EGFR结合的能力;是鼠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
- 但只被批准用于进行头颈部肿瘤和结直肠癌CRC的治疗
- 西妥昔单抗与EGFR结合后,不仅能阻断天然配体与EGF的结合,还能启动细胞对EGFR的内吞作用,这减少了细胞表面EGFR的数量,并且被内吞的EGFR还会被讲解掉
- 西妥昔单抗不仅能与野生型EGFR,wt-EGFR(人话:正常的,没有发生突变的EGFR)结合,对于那些产生了变异的EGFR,例如L858R,T790M变异的EGFR也有效,并且能抑制这些有mutant-EGFR的肿瘤细胞的生长
- 帕尼单抗Panitumumab
- 完全人源的单克隆抗体
- 与EGFR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阻断配体与EGFR的结合;并且能够诱导细胞内吞EGFR,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
- 经FDA批准,帕尼单抗可以用于:wt-KRAS的mCRC的治疗(m-metastatic,转移性)
- 西妥昔单抗Cetuxiumab,商品名:爱必妥Erbitux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
- TKIs的共同特点:与ATP竞争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中心,进而抑制EGFR对下游生物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
- 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IRESSA
- 主要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 吉非替尼是EGFR的可逆抑制剂,即吉非替尼与EGFR的结合是非共价的
- 与吉非替尼相似的药物
- TKIs药物,在用药4-6个月之后,往往会出现肿瘤耐药问题,其中最常见的耐药原因是EGFR发生了T790M突变
- 阿斯利康的新药Tagrisso/AZD9291,可以用于有T790M突变的NSCLC,对有T790M突变的NSCLC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wt-EGFR的影响较小
- 抗EGFR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 皮疹
- 瘙痒
- 腹泻
- 肠道溃疡
- 原因:EGFR是促进上皮细胞生长的重要促进因子,当EGFR被抑制,上皮细胞的生长就会被抑制,上述表现的原因是上皮细胞的正常更新受到了药物的抑制
- 针对EGFR的其他新药设计思路
- 抗体耦联化疗药物ADCs:Kadcyla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的治疗,Kadcyla是曲妥珠单抗和Emtansine的耦联物
- 曲妥珠单抗是抗HER-2蛋白的,而EGFR和HER-2同属于ErbB这个基因家族
- 所以,可以借用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设计策略,来设计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
- 天然化合物的人工修饰
- 从各种已知的,与EGFR有亲和力的天然化合物开始,设计出能够抑制EGFR活性的衍生化合物
- 举例:紫草素
- 举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白A的Z功能域
- 举例:从抗EGFR抗体中,找出负责识别EGFR的那部分胎段(V区)
- 反义寡核苷酸,干扰RNAs:从转录、翻译的水平上,抑制EGFR的表达
- 抗体耦联化疗药物ADCs:Kadcyla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的治疗,Kadcyla是曲妥珠单抗和Emtansine的耦联物
针对EGFR靶向治疗当中所遇到的耐药问题
- 为什么抑制EGFR治疗有效:抑制了EGFR下游的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
- 如果下游的MAPK,PI3K/Akt等信号环节发生了持续性的激活变异,就会绕开EGFR抑制剂的抑制作用,直接刺激细胞的增殖
- KRAS突变是肺腺癌中很重要的,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产生耐药的原因
- 另外,肿瘤细胞还能通过EGF和TGF-ɑ对VEGF的上调作用促进血管生成,也可以得到对EGFR抑制剂的抗性
- EGFR的内吞过程和降解过程发展异常,导致细胞膜表面的EGFR单体增多,大量的EGFR单体进一步与HER-2或HER-3的单体亚基形成异源二聚体,并激活后者,这会让NSCLC和头颈部鳞癌获得对EGFR抑制剂药物的耐药性
- EGFR基因拷贝数的异常增多,和干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的增强,也是NSCLC对西妥昔单抗产生耐药的一个原因
- EGFR的T790M突变,甲硫氨酸的空间位阻作用会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药物无法靠近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中心,这是肿瘤对TKI耐药的最常见原因,其他的T854A、L747S、D761Y突变,也都因为同样的原因会引起对TKI的耐药
检测EGFR基因变异的临床工作方法
- 目前的手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quantativePCR qPCR
- 未来可能的方法:数字液滴PCR,二代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