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发表SCI?

SCI是科研成果的总结
- 从查阅文献、总结已有的实验成果,设计实验,到最后实验,整理结果,上述的这些工作只是总体学术研究结果的50%,书写SCI论文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研究体系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让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知晓
- 论文发表只是一个原点,真正的目的是让自己的成果被国际同行知晓
毕业/晋升/求职的硬性要求
- 论文一旦发表之后,就可以理解为获得了某种“认证”,有了这个认证,毕业和提升职称就有了希望,也可以用作求职的敲门砖
对于职业科学家的意义
- 学术成果非常讲究原创性,这种原创性是科学进步的重要源泉之外,还是评奖的依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诺贝尔奖
什么是SCI以及SCI期刊?
-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了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各个自然领域科学的期刊,有数千种之多
- SCI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SCI,还有另外的一种被我们称为SCIe
- SCI是一些较为传统的期刊,除了网络版之外,还有印刷版,光盘版等等
- SCIe可以看作SCI的扩展库,可以通过Internet进行检索;SCIe当中包含了一些较为新兴的SCI期刊,有些SCI期刊甚至根本没有印刷版,只提供在线浏览和下载服务
- 不论SCI还是SCIe,都可以统称为SCI,两者没有档次上的区别,不存在“SCIe档次低人一档”的情况
影响因子是什么
- 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

- 以影响因子IF评价论文的缺陷:不同学科之间,影响因子的差异会非常巨大,请注意不要走上唯影响因子论科研的极端

生物医学论文分类

- 案例报道较为特殊,通常是一些关于少见、罕见或特殊病例的个性化报道
- 在SCI领域内,综述一般也不是谁都能写的,通常是编辑邀请了才能撰写,综述的内容通常是对某一领域内过往研究的成果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凡是能受邀写综述的作者,一般也都是某个领域内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科学家,可以理解为受邀写综述等于这个科学家的地位受到了主流学术圈的认可。
- 通讯意味着读者和编辑之间的联系,在论文发表后对论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质疑,或者是对某些特定的科研或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类文章有些“读者来信”的特点,主观性比较强,篇幅也较为短小;但是有些论著就被叫做Letters,比如著名的Nature Letters,也有些被叫做Report,例如Science Report,这些都属于科研论著的范畴;出于篇幅的限制,Nature和Science的编辑会要求作者把论文写成简短的Letters或者Reports的形式,但这些都不会影响他们作为研究论著的本质
- 也有杂志会发表一些Brief Communications,这些通常被称为研究简报,投这些学术简报也是因为科研界存在学术竞争,要抢占先机某种意义上也是很重要的,这些Brief Communications也会被视作研究论著
- 目前学术界最主流的论文形式是研究论著article,article写作的基本要求是表意确切clear和行文简洁concise
SCI的特点和写作要素
SCI的组成

SCI论文的写作顺序
- 从前到后
- Results(结果是死的)
- Materials and Methods(这部分的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其类似)
- Introduction
- Discussion/Abstract(这两部份没有固定)
- 老谭老师接触的某些科研人员通常是先写作摘要和题目,然后再撰写讨论部分,因为这个部分的内容比较灵活,写法也没有太多的固定格式和套路,所以相对来讲难度也是最大的。
- 不同类型的学术期刊在文章组成部份的编排的顺序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 这样的顺序只影响论文的展示,对论文的写作顺序不构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