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外泌体-miRNA研究套路 Lesson 11 血管新生实验及数据统计

  • Home
  • 解螺旋·套路课2
Scroll down
TIP

这些是本篇文章的标签,来发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吧
科研
解螺旋
套路课
miRNA
外泌体

使用的文献:Hypoxic lung cancer-secreted exosomal miR-23a increased angiogenesis and vascular permeability by targeting prolyl hydroxylase and tight junction protein ZO-1

  • 在接下来的两讲内容中,我们将围绕着内皮细胞相关的实验及技术进行讲解。

肿瘤血管新生背景复习

  • 可以参考这节课的内容
  • 肿瘤血管的生成是极其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血管内皮基质降解、内皮细胞移行、增殖、内皮细胞管道化分支形成血管环、形成新的基底膜等等步骤。由于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异常,且血管基质的不完善,微血管容易发生渗漏,因此肿瘤细胞不需要经过复杂的侵袭过程就能直接穿透血管,进入到血流并向远处的部位形成转移。
  •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良性肿瘤血管生成稀少,血管生长缓慢,而大多数的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密集且生长迅速,因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抑制这一过程就能够明显地抑制肿瘤组织的发展和扩散。
  • 体外的血管生成实验能够很好的模拟肿瘤血管发生过程,探讨血管发生的机制,是发现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药物的重要研究工具。

血管生成实验的材料和基本的步骤

  • 材料主要是内皮细胞和基质胶,步骤我们在这里把它分为三个部分:

制备基质胶

  • 首先是制胶,关于基质胶的注意事项会在下一张ppt中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
  • 我们在这里首先要将分装好的基质胶化冻,采用的是4°C冰浴过夜的方式,化好的基质胶呈液体状,再使用提前预冷好的枪头将液体状的基质胶铺在孔板中,一般是96孔板孔每个孔铺50微升的基质胶。
  • 基质胶可以按照1比1的比例稀释,也可以直接使用原液,需要大家的预实验看胶的凝固效果。
  • 最后我们将孔板放入到37度的孵箱内,孵育30到60分钟,等待胶凝固后,这样我们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接种细胞

  • 接种细胞,一般是2万到3万个细胞,这也是需要我们设置细胞梯度摸索浓度的。
  • 成管的时间与细胞浓度相关,一般2到6h就会有成管现象,整个观察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4h,24h后形成的血管环有可能出现崩解。

图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 倒置显微镜下采集图像,使用ImageJ或者IPP分析图像
  • 主要的记录指标有成管长度,成环数量,交叉点数,以及细胞覆盖面积。

实验的注意事项

Matrigel基质胶

  • 基质胶最早是BD的产品,这两年被康宁收购了。基质胶是BD采用专利技术,从富含胞外基质蛋白的EHS小鼠肿瘤中分离出来的。主要的成分由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潮蛋白、硫酸肝素糖蛋白等组成,还包含了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等。
  • 每个批次的基质胶的浓度都不同,当我们的实验要根据基质胶的浓度进行配置时,我们要根据批次号查询一下该批次基质胶的浓度。
  • 商品化的基质胶有不同的配方,除了最基本的配方以外,也有经过不同处理的,类似于有低生长因子的、有去除酚红的、也有的专门高浓度的基质胶。
  • 在成管实验中,如果我们后续还要对细胞进行荧光染色、观察成管情况的话,建议选择去除酚红的、可以有效的减低背景。当我们要看药物处理对成管现象的影响的时候,也要选择低生长因子的基质胶。
  • 另外,基质胶在室温或37°C时会很快凝固,因此,我们在分装基质胶时,一定要注意把枪头、分装管预冷,而且也要在冰上进行分装。分装后,尽快放入-20°C或-80°C的冰箱里。
  • 做成管实验铺胶时,要使用无血清的基础培养剂对基质胶进行稀释,最多的稀释比例不能超过2倍,稀释太多会不成管,影响实验。
  • 铺胶的手法需要训练,胶面不平,混入气泡,都会影响我们的拍照效果。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们可以选择24孔板进行铺胶,效果稍微会好一些。
  • 做成管实验时,选用的耗材一般会选择比较一般的细胞培养板,如果实验室经费预算充足的话,推荐使用德国的ibidi,采用这个方法可以减少基质胶的用量,也可以防止使用孔板铺胶时不可避免的凹液面。

内皮细胞

  • 在做血管生成实验时,我们第二个要注意的是内皮细胞。
  • 我们选择的内皮细胞可以是自己分的奇静脉内皮细胞,也可以是买的商品化内皮细胞。细胞要选择7代以内的,最好是使用3-5代的细胞最为合适。
  • 一般培养内皮细胞时,我们会用专用的内皮细胞培养基,或者是自己添加细胞因子配置的。在这里我分享一种内皮细胞的培养方式,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基础培养基选择的是M199,加入10%的FBS,再加入1纳克每毫升的内皮细胞生长添加物,再加入10个单位每毫升的肝素,还有1.25微克每毫升的胸苷。采用这个方法培养内皮细胞成本比较低,而且内皮细胞的状态维持的也比较好。
  • 我们在做试验的时候要注意降低培养液中的营养成分,这样将有助于我们成管。
  • 再有就是前面也提到过的细胞数量,一般会选择2万到3万个细胞为宜,需要我们进行预实验来摸索条件。
  • 在做成管实验的时候,可以添加VEGF等细胞因子,将有助于我们的细胞成管。

拍照时间

  • 拍照的时间点要把握好,一般在2到6h就会有成管,12h基本已经可以形成明显的管状结构,24h以后管状结构就会崩解,所以一般拍照时间不会超过24h,大部分是在12到18h以内即可完成。
  • 因此我们在拍照设计时间点时一定要注意相对密集些,记录下照片。

成管后的染色

  • 常用的染料有两种,一种是钙黄氯素,是亲脂性染料,可以透过细胞膜发出绿色的荧光。另外一种是DL,是一种亲脂性膜染料,进入到细胞膜后会激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

血管生成抑制剂,

常用的药物是苏拉明,可以抑制细胞成管。

图像的采集、处理和数据分析

  • 采集的图像可以是黑白的相差图,也可以是荧光图像。如果是荧光图像,我们要将图像转化成灰度图进行分析。
  • 我们要分析的指标有:成管的长度、成环的数量、交叉点数和细胞覆盖面积。

网上的付费方式

  • Wimasis图像分析在线平台,是一个付费的细胞实验图像分析平台,我们只需要将细胞实验后获取的大量图像,通过简单的上传就能获得图像分析的结果。
  • 这个方式的优点是,简化了繁琐的图像分析流程,而且能够得到标准化且可靠的实验图像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要分析图像的数量,选择不同的打包价格,当然,这个价格也非常不菲。

ImageJ进行图像分析

  • 我们再来介绍一下比较经济的方法,采用ImageJ进行图像分析。推荐ImageJ,相对Ipp更简单一些。
  • 第一步,我们先要打开分析的图片。
  • 第二步,打开血管生成的分析软件。
  • 第三步,我们再选择菜单栏里网格状这个选项,跳出的下拉菜单后选择奇静脉相差图像分析,等待两分钟,就会自动跳出分析好的图像和分析结果。
  • 第四步,我们再将结果保存即可

图像分析结果解读

  •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图像分析的结果。我们先来弄懂这些参数的意思。
  • 结合图片看,图标1是节点,也就是小叉的位置。
  • 图标2是交叉点,在图中是这个红色的点,顾名思义是形成的管状交叉的点。这是我们作为统计的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反映的是血管新生的能力。
  • 图标3是主干长度,也有人会把主干长度作为成管的长度。
  • 图标4是分支长度,图标5是游离分支的长度。我们要统计的成管长度一般是主干长度加上分支长度的。
  • 图标6,我们圈起来的地方表示网眼,也就是成环的数量和面积。
  • 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实验设计,可能很难形成像图片中比较好的血管环。这里也是介绍了相对比较基本的统计数据。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最后,我们采用软件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像素。如果我们需要得到微米长度单位的话,是需要进行标尺校正的。
Other Articles
Article table of contents TOP
  1. 1. 肿瘤血管新生背景复习
  2. 2. 血管生成实验的材料和基本的步骤
    1. 2.1. 制备基质胶
    2. 2.2. 接种细胞
    3. 2.3. 图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3. 3. 实验的注意事项
    1. 3.1. Matrigel基质胶
    2. 3.2. 内皮细胞
    3. 3.3. 拍照时间
    4. 3.4. 成管后的染色
    5. 3.5. 血管生成抑制剂,
    6. 3.6. 图像的采集、处理和数据分析
      1. 3.6.1. 网上的付费方式
      2. 3.6.2. ImageJ进行图像分析
    7. 3.7. 图像分析结果解读
Find Something Spe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