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转录因子研究套路 Lesson 2 文献数据宏观剖析

  • Home
  • 解螺旋·套路课
Scroll down
TIP

这些是本篇文章的标签,来发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吧
科研
解螺旋
套路课
转录因子

使用的文献: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 enhances cellular statin sensitivity via perturbing cholesterol metabolism

根据文章论证内容构建论证逻辑

  • 文章的特点是二元变量(直接机制)+表型嵌套

Fig.1

  • 一眼看去,Fig.1的六张小图表现差不多,这种散点图往往出现在表达水平分析的部份,这就是单变量论证套路中表达差异部份经常会展现的结果,第一眼可能会误认为是检测主变量检查的数据
  • 实际上不是的,第二眼我们看这些图的标题,Fig.1a-c的标题分别是TC,FC和CE,Fig.1d-f全是检测TC,并不是检测TTF的表达,Fig.1a和Fig.1d-f检测的指标一样,区别在于使用的细胞株不一样
  • Fig.1a-c之间的差异是,细胞模型一样,但是检测的指标不一样
  • 关注一下Fig.1d中出现的HDD分组,图例如下,关注关键词mutant
  • 这个分组存在的逻辑:对于RNAi实验来说,空载体不是最好的对照,加了打乱序列的siRNA才是更加严谨的阴性对照;对于过表达来说,空载体不是最严谨的对照,把蛋白关键结构域突变掉,导致功能失活的表达载体才是,这个HDD正是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结构域进行失活的突变体
  • Fig.1f使用了CRISPR基因编辑工具,H358后面的B10和F3是做CRISPR实验时所挑选的诸多单克隆抗体中的其中一两个

Fig.2

  • TTF-1调节ABCA1的RNA表达——直接机制内容
  • Fig.2b:过表达TTF-1,发现ABCA1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了
  • Fig.2b和2d、2f的数据类型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柱状图,纵坐标都是ABCA1的mRNA表达变化倍数,我们可以发现差别就只有细胞模型,再联想Fig.1的内容,
  • Fig.2b和2d、2f的数据类型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柱状图,纵坐标都是ABCA1的mRNA表达变化倍数,我们可以发现差别就只有细胞模型,再联想Fig.1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发现Fig.2的数据排布逻辑和Fig.1是一致,或者说前后呼应的。
  • Fig.2a和Fig.2c的内容和这组图片中的其他不同,出现了很多其他的分子,Fig.2a在不读Results部份的时候作者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只知道在做某种程度的筛选,因为图中展示出了3-fold UP和3-fold Down的标注,找的是TTF-1过表达时,脂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 看了结果部份的阐述,我们会知道作者使用了通量化的PCR检测试剂盒,把表型相关的明星分子都筛了一遍
  • Fig.2c中,作者验证了不只一个分子,而是许多表达阳性的分子

Fig.3

  • 把Fig.2标题里的RNA换成了蛋白
  • Fig.3a继续验证了过表达TTF-1,可以促进ABCA1的表达,RNAi和CRISPR的分组没有看到,所以western只做了过表达,没有验证沉默
  • Fig.3b和3c的峰形图是用抗体结合细胞膜蛋白,然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的结果,一张图内越靠右边的峰,细胞表面的ABCA1的表达就越高

Fig.4

  • 机制研究的核心环节,验证TTF-1对ABCA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
  • Luciferase和ChIP串联qPCR,总计2种方法
  • Fig.4a和Fig.4e都是模式图,不是实验结果
  • Fig.4b:过表达TTF-1可以增强ABCA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 Fig.4c:把全长1kb的ABCA1启动子分为3段,发现绿色区域是被TTF-1调控表达最多的,提示可能绿色区域是转录调节区域
  • Fig.4d:预测潜在的结合位点,把M1和M2进行位点突变,结果证明这两个位点对于结合都是必须的(因为没结合活性下降),尤其是M2,突变后的水平几乎和对照组一样了,那就说明TTF-1突变后完全依赖于这些位点
  • 一种方法分析完,换另一种方法再来一次是基础科研的核心思想,或者说套路之一,Fig.4f提供了免疫共沉淀的结果,在免疫沉淀TTF-1的DNA-蛋白复合物中,能够检测到ABCA1的启动子,就能证明它们有结合效应

Fig.5

  • 机制在Fig.4到达顶峰,Fig.5做的是表型的内容
  • 换了个检测指标,cholesterol effluxes,也就是胆固醇外流的指标是有试剂盒的
  • 4个小图,用的细胞是不一样的,A549是肺癌细胞,BEAS-2B是肺正常上皮细胞,鼠389T2和394T4是TTF-1表达阴性和阳性的配对细胞,前面三个小图是过表达,第四个是先对TTF-1进行siRNA干扰,然后再回复的结果,可以复习三十六策 Lesson 9关于单变量回复实验的策略。
  • 摘录Results部份的说明,是一种rescue,而且rescue成功了

Fig.6

  • 表型嵌套相关结果
  • 这部份研究涉及了脂代谢临床应用转化的内容,Fig.6a-c做的是不同的细胞系对药物的IC50,提示高表达TTF-1后药物的敏感性会上升
  • Fig.6b中的T090317是一个TTF-1的激活剂,起到的作用和Fig.6a中过表达TTF-1是一样的
  • 本文没有证明TTF-1上调药物敏感性是依赖于ABCA1,同时也没有主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二元rescue,可见在说服力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 Fig.6d是动物实验

论证过程

  • 没有三四个要素串在一起的rescue环节
  • 从数据的四维水平看,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些偏科,细胞表型和分子机制的内容总体来说比较细致,除了动物实验的小图,其他的内容都在这两个维度里,而组织水平的临床相关性研究只在补充材料里,分析了主变量和因变量的表达相关性,没有自己的标本检测和配合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在数据完整性上有所欠缺
Other Articles
Article table of contents TOP
  1. 1. 根据文章论证内容构建论证逻辑
  2. 2. Fig.1
  3. 3. Fig.2
  4. 4. Fig.3
  5. 5. Fig.4
  6. 6. Fig.5
  7. 7. Fig.6
  8. 8. 论证过程
Find Something Spe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