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三十六策 Lesson 7 沧海拾遗

  • Home
  • 解螺旋·三十六策
Scroll down
TIP

这些是本篇文章的标签,来发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吧
科研
解螺旋
三十六策

  • 通路不作为单独的变量因素
  • 药物作为变量的套路比分子更简单,所以我们掌握了分子就不愁药物了
  • 分子这个变量之所以复杂,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它的数量很大(浩如烟海),而且分子本身会发生各种修饰变化
    • 两万多个基因编码十万多种蛋白质
    • 非编码RNA的数量比编码的基因数量大很多,到底有多少没人知道
  • 老师,我该怎么找SCI分子呢(最好能尽快发SCI的hhh)——要么筛,要么猜;有钱筛,没钱猜
  • 科研界的大户人家在发高分SCI时的常见套路:提出一个原创问题-筛选有相应特征的组织样本-高通量筛选,提供独家经营的稀缺感,创新的小火苗熠熠生辉,连绵不绝,但高通量筛选是非常贵的项目,大概是30-40w

关于分子筛选的那些事

  • 复习Lesson 3的内容,医学基础科研由组学、分子、细胞、动物四个实验体系,其中的组学,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就是用来筛选分子的方法
  • 从DNA水平和RNA水平筛选分子,常用的方法是基因芯片和测序
    • 检测mRNA的芯片一般叫表达谱芯片
    • 检测microRNA的叫microRNA芯片,检测lncRNA的叫lncRNA芯片
    • 其实检测原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名字不同,可以归类在一类里面
    • 用在高通量筛选里的测序,一般特指二代测序,也叫NGS,可以用来区分编码的mRNA和非编码的microRNA
    • 一次全转录组测序,可以获得mRNA,microRNA,lncRNA,甚至是circRNA的全面信息,这在当下研究中是流行的趋势
  • 从蛋白水平和代谢组学筛选分子,主要会用质谱

芯片、测序和质谱三大平台

基因芯片

  • 基因芯片,也叫生物芯片,是国内比较早进入科研界的生物学技术,而且产业化程度相对成熟
  • 两大中心(博奥芯片和Shanghai Biochip,SBC)
    • 博奥芯片:硬件
    • SBC:软件,也就是服务
  • 基因检测的基本原理是杂交
    • 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与样品的DNA或RNA进行杂交,碱基互补配对配上了就能释放荧光信号的检测方法
    •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把人类的所有基因都测出来以后,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设计很多探针,去特异性检测某个目的基因,每个探针针对一个靶基因序列
    • 把这堆探针固定在一个Chip上,然后投入样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大量的sample;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漏检,一个基因会设计多个探针来检测,所以芯片也叫微阵列Microarray
  • NGS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操作有非常多的细节;作为医生做科研,我们不需要知道这些细节,只要知道怎么制备样品和分组,怎么把样品送到公司检测,付钱和等着收报告就可以了
  • 芯片检测核酸是比较常规的应用,但是也有抗体芯片这样的东西,用于检测蛋白,也叫蛋白芯片
  • 蛋白芯片的应用场景会比基因芯片少一些,毕竟直接筛选的课题的程度比较少,倒是在分子已经做出了表型,要往下游去筛选调控的信号通路,形成分子+通路的二源结构课题时,用来分析通路变化的蛋白芯片会更加常见一些(见后)

测序

  • 我们所说的测序,一般是二代测序NGS,有时也叫deep-sequencing
  • 芯片能干的活,NGS基本都能干,而且表现会更加得出色
  • 一代测序用在构建质粒完成的时候,也叫Sanger测序,一个反应20块,能读大概800个bp
  • 做DNA和RNA的二代测序,测的都是DNA,也就是测RNA的时候会多一步用逆转录酶去合成cDNA,然后把样本打成几百个bp的小片段(建库),建完库以后两端加上接头(barcode),之后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4种核苷酸去进行PCR,通过捕捉荧光染料来测序
  • 三代测序技术:在NGS之后,称为TGS(Third Generation Sequencing)或者单分子测序(Single Molecule Sequencing,SMS),反应速度特别快,而且一次反应能测非常长的序列,而且准确率高,唯一的特点就是贵
  • 四代测序技术:纳米孔测序,把原来捕捉光信号变成了电信号,其他是不变的
  • 版本1:如果想省钱,简单的表达谱分析用芯片做就好了,做non-coding RNA这种就可以用芯片,因为能够发现潜在的新序列
  • 版本2:检测mRNA表达谱的报价,要比芯片还便宜不少,在未来可能用芯片来筛选DNA和RNA就可以了,基因芯片用来小分子群(分子panel)来检测,因为可以批量制备一堆芯片,做固定的、分子群的、大样本的检测

质谱

  • 筛选蛋白,研究新的蛋白永远也不会过时

要从蛋白水平筛选分子的常规套路

  1. 把蛋白分离开
    1. 二维电泳:等电点+分子量(没有任何两个蛋白是有相同的分子量和等电点的,前者由序列决定,后者由空间结构决定)
    2. 通过跑胶,可以把混合样品中的单个蛋白分离出来
    3. 如果有两组样品,跑完胶之后比较一下有差异的点,就可以得到有差异筛选的结果,这个差异蛋白具体是哪个蛋白,需要把胶里的蛋白切出来,然后去质谱分析
  2. 对蛋白进行鉴定:质谱
    1. 质谱是利用电场和磁场,将样品产生的带电粒子按照质/荷比进行分离的机器,相当于鉴定蛋白质的指纹
    2. 不仅筛选分子的时候鉴定蛋白质需要指纹,以后做到分子机制,蛋白-蛋白互作,RNA-蛋白互作都要质谱,当然先得把蛋白质拉下来
    3. 质谱分析一般都是外包,自己做不了的

DNA、RNA和蛋白具体从哪个角度筛比较好

  • “我都筛”——没那么多钱
  • 研究经费允许:8-10w+,找一下有价值的分子靶标——NGS去查非编码RNA,检查lncRNA和circRNA,表型和疾病根据既往的研究经历不要动,直接进入热点分子的研究领域
  • 科研是有热点倾向的,这些热点是科学家创造的,但追逐热点是医生做科研重要热点
  • 预算不是很多,能拿出3-5w去筛一筛:有自己的筛选结果比纯粹猜要好很多,因为有自己独一份的数据结果,再对比着其他的文献、数据库来综合评估;预算相对不多,玩不起NGS的,筛筛表达谱分析也不错(注意不要选DNA而是mRNA)
    • DNA离蛋白的功能隔了一个环节,不是很直观
    • 大部份疾病中DNA没有发生改变,而是表观遗传水平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下筛DNA什么都筛不出来
    • 蛋白是功能的执行者,蛋白不是很稳定,有观察的时间窗口(半衰期),而且有些差异很细微,不是很好观察到;蛋白筛选,样品处理也很关键,所以常规来说还是从转录水平入手比较好
    • 在验证表达差异的时候,做mRNA水平的验证上qPCR,比起订抗体做wb验证蛋白的差异要省钱太多了
Other Articles
Article table of contents TOP
  1. 1. 关于分子筛选的那些事
  2. 2. 芯片、测序和质谱三大平台
    1. 2.1. 基因芯片
    2. 2.2. 测序
    3. 2.3. 质谱
      1. 2.3.1. 要从蛋白水平筛选分子的常规套路
  3. 3. DNA、RNA和蛋白具体从哪个角度筛比较好
Find Something Spe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