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三十六策 Lesson 11 见微知著

  • Home
  • 解螺旋·三十六策
Scroll down
TIP

这些是本篇文章的标签,来发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吧
科研
解螺旋
三十六策

  • 如果说功能基因裂变出来的DNA、RNA和蛋白是老三样,那么miRNA、LncRNA和CircRNA就是三个新分子天王
  • 一个阶段过去了就没法逆转,如果你上来就做蛋白或者lncRNA,错过了简单好用的miRNA,中途想换回来恐怕很难再续上缘分,总会有各种情非得已的限制
  • miRNA是对新手最友好的分子类型
    • 从miRNA入手做基础科研,SCI 低分灌水很容易,想发到五分也不是特别难
    • 等文章在手要申报基金课题的时候, miRNA跟其他的分子类型交互作用又很普遍,从miRNA到LncRNA,再联系到CircRNA, 或联系到转录因子、信号通路都比较方便,甚至还可以联系到细胞间交互通信,像外泌体这样的热点方向
  • miRNA研究的其他优势
    • miRNA是非编码RNA,没有蛋白,所以不管是做表达差异还是验证基因过表达还是沉默的效率,都只需要qPCR验证,不需要买抗体做Western,简化了一半工作量。
    • miRNA是短片段,直接合成就行,转染效率还 高,不需要用病毒载体,在细胞水平实现“一正一反”的操作,流程上超简单
    • 表型做完了探索分子机制,miRNA 有一套固定的机制模式,miRNA 一般作用于靶基因的3’-UTR,引起下游靶基因表达沉默。miRNA 结合靶基因的验证只有一个经典实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iferase Assay,这个实验应该算是机制研究里比较容易做的。
    • 已知miRNA预测靶基因呢?有现成的数据库,只需要在几个数据库中输入 miRNA名称,获得的靶基因预测结果取交集,Luciferase Assay验证成功其中一个靶基因,就大功告成了

miRNA简介

  • 长度整齐划一,都是19-25nt的单链RNA片段,在物种之间保守性比较好,做人的细胞和老鼠的动物实验可以用同一个序列,还可以通过研究一个miRNA在模式生物中的功能来反推在人类中的功能

miRNA的命名

  • 查询miRNA的权威数据库是miRBase,注意查基因序列去NCBI
  • 跟基因命名俗名混乱的情况比,miRNA命名规范得多,都是用数字命名的
  • 除了最早期发现的一批有lin-4、let-7这样的俗名,miRNA的名字一般都是miR-XXX,XXX为数字序号。
  • 按照发现的顺序用数字编码,数字大的就是发现比较晚的,数字大的miRNA相对来说研究可能更少一点
  • 现代的miRNA命名,起头先用物种名称,如人的hsa,是Homo sapiens的H和sa组合起来缩写,hsa代表人,小鼠是Mmu,大鼠是Rno,物种后面加一个横杠接miRNA简写成miR/mir,再加个横杠接序号数字
  • 如果遇到新发现的miRNA跟已有名称的高度同源的情况,序列只差 1-2 个碱基,且区分开来没法体现这种序列和功能上的相似性,那就在第一个发现的miRNA后加上小写的a/b/c来区分
  • 如果一条miRNA可以来源于不同的DNA编码区域,也就是在基因组有平行的多个拷贝,那么还要在a/b/c后面加个横杠再以数字1/2/3来表示
  • 最后一条规则:科学家们发现miRNA前体是个茎环结构,加工过程会从3’-或5’端-茎环臂产生最终成熟的miRNA,但是一般只有其中一条是表达量高的。以前把表达量低的加个星号(Shift+8),后来发现这样不太准确,也有会以”-s”和”-as”来命名,最新的命名规则改用了来源于5’-端的标上5p,3’-端标3p。这样就形成了物种-miR-数字序号+字母-5p/3p的名字

miRNA的产生流程

  • miRNA是基因编码转录出来的
  • 最初转录出来的miRNA有几百,甚至几千个碱基长, 称为初级转录产物(primary miRNA,pri-miRNA)
  • pri-miRNA经过Drosha的二次剪切,产生约70-90nt的miRNA前体(miRNA precursor,pre-miRNA),这一步发生在细胞核内
  • miRNA前体转运到胞浆再被Dicer酶切,产生miRNA成熟体。这类似于shRNA,shRNA加工成siRNA和miRNA前体加工为成熟体用的是同一套细胞内部机制

miRNA的作用机制

  • 成熟的miRNA 分子要发挥功能,它可以跟一个或多个 mRNA 分子不完全匹配的互补结合,一旦结合上就可以下调基因的表达。
  • miRNA主要作用位点在 靶基因的3’-UTR,依赖于RISC,即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沉默复合体发挥作用,这一点也跟siRNA一样
  • 在一些文章里也有报道miRNA作用于5’-UTR和mRNA编码区的, 但是结合3’-UTR是主流

miRNA研究套路

  • 基本同功能基因
  • 检测基础表达水平
  • 制备分子操作工具
  • 细胞功能表型实验
  • 动物水平表型验证
  • Rescue实验

挑选适合的目标mRNA分子

  • 筛和猜的方法基本同功能基因
  • “以通量换概率”的策略
  • 在五步法里,完成前面三步,就已经得到了细胞水平的表型结果,能不能发展成一篇article这个时候已经知道了
  • 这个验证过程还可以适当减配,完成工作量的简并和效率优化,比如过表达加沉默一正一反的双向研究,在找候选分子的时候,只要先做一个方向就行了。在疾病中高表达的分子做沉默验证,低表达的分子做过表达,以抑制或者缓解致病的表型作为目标
  • 又或者,猜分子验证的时候,细胞株也只需要先做一株,表达差异也可以只在这一株细胞上做,只要新的分子代入到表型里没有人报道过, 就算表型很老套,那也是一篇新Paper的idea,后面再按照规范化的套路补全整套数据就好。

执行套路

  • 一旦有表型的miRNA分子确定,文章已经看到曙光了,就可以开始执行套路了

执行套路第一步——分析miRNA的表达差异情况

  • 包括细胞和组织水平的检测。相比于蛋白要做的免疫组化、免疫荧光,miRNA只需要做 Real-time PCR来验证就行
  • 要注意的是,miRNA的qPCR用到的试剂盒跟检测编码基因 mRNA 的不太一样,抽提 miRNA 的方法和检测 miRNA 的引物都有区别,知道做miRNA时,要买针对miRNA的检测试剂盒就可以了

执行套路第二步——制备 miRNA过表达或者抑制的实验工具

  • 这一步基本等同于做RNA干扰时候合成siRNA片段
  • miRNA成熟体可以找公司进行化学合成,订购完一两周到货,费用不贵
  • 一个使用术语上的差异
    • 过表达的基因一般称over-expression,如果文章在实验分组里出现一个基因名称或者缩写OE的组, 就是在过表达基因,miRNA过表达的专用名词时mimics(模拟物)
    • 同样地,做基因沉默时编码基因的分组标注一般是si-XXX,或者用载体的sh-XXX,看到si或者sh,你就知道作者在做loss of function,而miRNA的沉默叫inhibitor(抑制物),同样是术语上的差别
  • miRNA很小,转染操作较方便
    • 用质粒或者病毒做稳定转导的时候,跟做shRNA是非常相似的,也是表达一个茎环结构的发卡状 RNA
    • 一般做miRNA表达载体会用前体pre-miRNA的结构,胞内经过加工成为成熟的miRNA,做inhibitor的载体就在这个茎环里放上 miRNA的反义链,整个茎环结构都是通用的,仅仅是核心序列变化而已
    • 还嫌麻烦,就用合成的成熟体miRNA做瞬时转染,也能把细胞表型做 完还嫌麻烦,就用合成的成熟体 miRNA做瞬时转染,也能把细胞表型做完
  • 跟功能基因一样,制备完操作工具也需要检测下、过表达或者沉默效率,也是用到之前做表达差异时候的那一套,用定量PCR来检测,这一步也不需要Western

执行套路第三步——表型验证

  • 和功能套路的内容,把biomarker往里套就好了
  • 细胞表型套路一样,动物表型也没什么差异

额外的内容——找miRNA的靶基因

  • 疾、型、 模、法、标加上变量分子,就像写作文一样描述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WHO、WHERE、WHEN、WHAT,是一个场景画面。
  • 随着故事再进一步,一定会问WHY或者是HOW的问题,解释一个分子介导某种表型背后的原因就是分子机制Mechanism
  • 变量分子和通路组合在一起,通路就是解释分子发挥功能的 Mechanism;药物和分子组合在一起,分子就是解释药物为什么有效的 Mechanism;药物也可以跟通路串联在一起,用通路变化来解释药物起效的Mechanism
  • 用来当做机制的分子或者是通路,一般是已知跟这个表型有关联的, 前面研究人员已经明确的老东西,作为机制去套的时候,我们会自动屏蔽那些解释不清楚的,把一靠上就海阔天空,自圆其说的那种机制挖出来,课题就可以完满收工了

机制研究的两个层次

间接作用机制

  • 可以理解为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依然
  • 主变量通过影响下游另外一个因变量,发挥功能,但是不知道这两个变量之间具体是怎么调节的

直接作用机制

  • 可以理解为知其然,而且志气所依然
  • 不仅知道有调控关系,而且知道了直接作用的靶点和方式是什么
  • 在这种机制里,miRNA靶向作用于下游的一个编码基因,是最简单的一种机制模型
  • miRNA为主变量的研究项目,只要有分子机制,一般都是做靶基因,这是一种直接作用机制
  • miRNA间接调节一个通路,或者明星分子的文章并不多见,因为做靶基因较简单,没必要再舍近求远,找通路间接作用机制 的路径并不比直接找靶基因省力多少,但是文章的学术价值却更差。

Rescue实验:见下一讲

miRNA预测靶基因算法

  • 比较简单,成功率相对高
  • 核酸与核酸结合主要还是基于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miRNA和靶基因是不完全互补配对的结合,但有一段Seed region,也就是种子区,一般是互补的;根据这种结合的特点,再算一算双链结合的二级结构、自由能、稳定性等等, 就可以推测基因组当中与之匹配的序列,默认是找基因的3’-UTR区域
  • 查miRNA的序列和注释用miRBase数据库,在预测miRNA靶基因方面最权威的数据库是Targetscan
  • 一个miRNA有多个靶基因,同一个基因可以受到多个miRNA的调节。两者之间是网状的关系,原理简单、形式多样,但一篇文章只要抓住一对 分子就好,一个miRNA和一个靶基因就是一篇文章
  • 因为miRNA预测的算法比较宽松,候选基因经常会特别多,甚至几千个,这时候可以多个数据库一起做预测然后取交集,缩小候选分子范围,这种策略文章里很常见也很有效,最后只需要验证成功一个就行了
  • 有了预测的靶基因之后,就应该通过 miRNA 和 mRNA 的表达负相关去找进一步的证据。
  • 靶基因的表达数据,可以找文献资料,也可以查数据库, 当然最好还是基于自己实验验证。
    • 实验验证是不是潜在靶基因,只需要在细胞株中过表达miRNA,然后qPCR和WB检测一下,选出miRNA过表达后,表达下调的预测靶点。
    • 找到这种有显著负调节关系的预测靶基因后再加一个Luciferase assay,就可以证明直接调控作用了

补充介绍: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是机制研究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五分以上的文章就经常看到了,有两种主要的用途:用在miRNA靶基因验证和用在研究转录因子对启动子的调控活性
  • 用在miRNA和转录因子研究里的两套载体是不同的, 研究miRNA时,是将需要鉴定的 miRNA靶基因的3’-UTR 插入荧光素酶基因的3’-端, 转到细胞再过表达miRNA,如果miRNA对靶基因的3’-UTR是有结合和抑制翻译作用的, 荧光素酶表达量会减少,对底物荧光的值就会降低,这样就能获得证据证明miRNA与靶基因3’-UTR是有结合的。
    • 在研究转录因子的时候,插入的序列位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编码序列的5’-端,插入的是启动子序列,一个在头一个在尾

补充介绍:miRNA作用机制

  • 阻遏机制:一般认为miRNA与mRNA的3’-UTR结合后会阻碍翻译过程,但不影响mRNA的稳定性
  • 降解机制:miRNA还可以降解靶基因mRNA。当miRNA与mRNA完全互补或者近乎完全互补的时候,是可以引导降解mRNA的, 是一种类似于 siRNA的机制,降解机制在动物中是比阻遏更加普遍的存在
  • 阻遏翻译和引导mRNA降解是两种机制,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先阻遏再降解,两者是相互独立的,要么阻遏,要么降解
  • 引申思考:“蛋白表达降低是miRNA起效的金标准“
    • miRNA过表达,其靶基因mRNA可能表达降低,也可能变化不显著,但在蛋白水平,都应该表现为明显的降低,无论是哪种机制,蛋白表达降低都是金标准
Other Articles
Article table of contents TOP
  1. 1. miRNA简介
    1. 1.1. miRNA的命名
    2. 1.2. miRNA的产生流程
    3. 1.3. miRNA的作用机制
  2. 2. miRNA研究套路
    1. 2.1. 挑选适合的目标mRNA分子
    2. 2.2. 执行套路
      1. 2.2.1. 执行套路第一步——分析miRNA的表达差异情况
      2. 2.2.2. 执行套路第二步——制备 miRNA过表达或者抑制的实验工具
      3. 2.2.3. 执行套路第三步——表型验证
      4. 2.2.4. 额外的内容——找miRNA的靶基因
    3. 2.3. 机制研究的两个层次
      1. 2.3.1. 间接作用机制
      2. 2.3.2. 直接作用机制
    4. 2.4. Rescue实验:见下一讲
    5. 2.5. miRNA预测靶基因算法
  3. 3. 补充介绍: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4. 4. 补充介绍:miRNA作用机制
Find Something Special?